当前位置:首页 > 影视资讯 > 《聊斋:兰若寺》在人鬼缱绻间重探聊斋的幽冥与深情

《聊斋:兰若寺》在人鬼缱绻间重探聊斋的幽冥与深情

2周前 (10-19)影视资讯22

当书生宁生提着一盏纸灯笼,在弥漫着薄雾的古林中独行,灯笼微光刺破夜色,照亮 “兰若寺” 三个字斑驳的匾额,《聊斋:兰若寺》用这帧极具东方美学的画面,瞬间将观众拉入蒲松龄笔下那个鬼魅与深情交织的幽冥世界。这部由国产导演路阳执导的奇幻古装片,没有陷入经典 IP 改编的 “魔改” 陷阱,也未拘泥于传统叙事的桎梏,而是以细腻的影像语言、深刻的情感内核,重新诠释了聂小倩与宁生的人鬼绝恋,在鬼魅奇幻的表象下,藏满了对人性、情感与生命的深层叩问。

影片最惊艳的,是其对东方幽冥美学的极致呈现。路阳没有用西式奇幻的特效堆砌视觉奇观,而是从中国传统书画、戏曲、民间传说中汲取灵感,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诡谲的兰若寺世界。影片的色调以青、蓝、墨黑为主,营造出 “月夜幽冥” 的清冷氛围 —— 夜间的兰若寺,飞檐斗拱在月光下勾勒出尖锐的剪影,庭院中枯萎的梧桐树枝桠扭曲如鬼爪,薄雾在地面缓缓流动,仿佛有无数幽魂在其中游走;小倩出场时,一袭素白纱衣在风中飘动,发丝与衣袂间萦绕着淡淡的光晕,既显鬼魅的空灵,又藏少女的柔美,完美契合了 “画皮画骨难画魂” 的东方审美意境。更精妙的是,影片将 “光影” 作为叙事的重要元素:宁生的纸灯笼是 “人间光明” 的象征,微弱却坚定,在黑暗中为他指引方向;而小倩周身的冷光则是 “幽冥气息” 的体现,与灯笼的暖光形成鲜明对比,两种光影的碰撞与交融,恰是人鬼两界情感拉扯的视觉隐喻。此外,影片的配乐也极具东方韵味,古筝的凄婉、笛箫的空灵与编钟的悠远交织,在小倩与宁生相处时轻柔舒缓,在黑山老妖出现时急促紧张,音乐与剧情、画面完美融合,让观众在听觉上沉浸式感受兰若寺的幽冥氛围。

在人物塑造与情感刻画上,《聊斋:兰若寺》突破了传统版本 “书生遇艳鬼” 的简单叙事,赋予角色更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层次。宁生不再是单纯的 “文弱书生”,而是带着 “求而不得” 的过往来到兰若寺 —— 他本是才华横溢的秀才,却因科举舞弊案牵连,家道中落,只得避世于古寺,试图在书卷中寻找心灵的慰藉。演员彭于晏将宁生的 “失意” 与 “坚守” 演绎得淋漓尽致:他在寺中读书时,眼神里既有对仕途的失落,也有对知识的执着;面对小倩时,从最初的警惕与恐惧,到后来的同情与爱慕,情感转变细腻而自然。而小倩的形象更是颠覆传统 —— 她不再是被动等待拯救的 “柔弱女鬼”,而是有着自己的挣扎与反抗:她被黑山老妖操控,被迫引诱书生吸取精气,却在与宁生的相处中,逐渐唤醒内心的善良与对自由的渴望。演员周迅用灵动的表演赋予小倩 “鬼性” 与 “人性” 的双重特质:她引诱宁生时,眼神魅惑而冰冷;谈及自己的过往时,眼中满是悲伤与不甘;下定决心反抗黑山老妖时,又显露出难得的坚定。两人的情感发展没有 “一见钟情” 的仓促,而是在一次次的试探与理解中逐渐升温 —— 宁生为小倩抄写往生经,希望她能脱离苦海;小倩则在宁生遭遇危险时,不顾自身安危出手相救。当宁生对小倩说 “纵使你是鬼魅,我亦愿与你相守” 时,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,却道尽了人鬼相恋的深情与勇气。

影片对 “善恶” 与 “生死” 的探讨,更是让其在奇幻外壳下拥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。影片没有将 “鬼” 简单定义为 “恶”,将 “人” 定义为 “善”,而是展现了人性与鬼性的复杂交织:兰若寺中的其他女鬼,有的因生前遭受迫害,化为厉鬼报复世人;有的则像小倩一样,在善良与邪恶间摇摆;而人间的某些角色,如陷害宁生的贪官,其 “人性之恶” 甚至远超鬼魅。这种 “善恶无界” 的设定,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,让观众对 “善恶” 有了更辩证的认知。在 “生死” 主题的表达上,影片通过宁生与小倩的爱情,传递出 “生死相隔,深情不负” 的观念 —— 宁生明知与小倩人鬼殊途,却愿用自己的阳寿为她换取转世的机会;小倩则为了不让宁生陷入危险,选择独自对抗黑山老妖。影片结尾,小倩在宁生的帮助下,终于摆脱黑山老妖的控制,魂归轮回,而宁生则留在兰若寺,继续着自己的读书生活。多年后,已是白发苍苍的宁生在寺中遇到一位与小倩容貌相似的少女,两人相视一笑,没有过多的言语,却让观众感受到 “跨越生死的重逢” 带来的温暖与感动。这种结局没有 “人鬼相守” 的圆满,却留下了无尽的余韵,让 “深情” 超越了生死的界限,成为永恒的主题。

影片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,既有着奇幻片的紧张刺激,也有着文艺片的细腻抒情。路阳在保留 “聂小倩” 经典桥段的同时,加入了新的剧情元素 —— 如宁生调查科举舞弊案的支线,既丰富了故事的层次,也让宁生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;黑山老妖的设定也不再是简单的 “反派”,而是有着自己的过往与执念,其形象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神话中的 “山精” 元素,面目狰狞却又带着一丝可悲,让角色更具复杂性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 “彼岸花” 意象极具深意:彼岸花生长于黄泉之路,象征着生死相隔,却又在宁生与小倩的相处场景中多次出现,暗示着两人虽人鬼殊途,却有着跨越生死的情感羁绊。当小倩最终魂归轮回时,漫山遍野的彼岸花绽放,红色的花海在月光下如火焰般燃烧,既象征着小倩的新生,也为这段人鬼之恋画上了一个凄美而圆满的句号。

当然,《聊斋:兰若寺》并非完美无缺。影片在部分特效场景的处理上略显粗糙,如黑山老妖与小倩的打斗场面,特效痕迹较为明显,影响了视觉的真实感;部分支线剧情,如宁生调查科举舞弊案的线索,后期处理较为仓促,未能与主线剧情完美融合。但这些瑕疵并未掩盖影片的光芒,反而让它更贴近 “不完美的真实”,就像聊斋故事中那些带着遗憾却依旧动人的爱情一样。

在当下 IP 改编泛滥的影视市场,《聊斋:兰若寺》犹如一股清流,它既传承了聊斋原著的精髓,保留了东方文化的韵味,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与思想,让经典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影片用细腻的影像、深刻的情感与辩证的思考,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兼具视觉享受与心灵触动的观影体验。当影片结尾,白发宁生与少女在兰若寺前相遇,那盏曾经照亮过幽冥之路的纸灯笼再次亮起,我们仿佛看到了跨越百年的深情与坚守,也感受到了聊斋故事永恒的魅力 ——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、对深情的向往,永远不会改变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沁馨影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qinxin.qxnnn.com/yszx/297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《当幸福来敲门》:在裂缝中生长的生命韧性

《当幸福来敲门》:在裂缝中生长的生命韧性

当克里斯・加德纳抱着熟睡的儿子蜷缩在地铁站卫生间,用脚抵住不断被推开的门时,卫生间惨白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父子俩的困窘,更映照出一个男人在绝境中对尊严的最后守护。这部由加布里尔・穆奇诺执导,威尔・史密斯与儿子贾登・史密斯联袂主演的影片,以真实故事为蓝本,用克制而温暖的笔触,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存、父爱与坚...
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新神话美学的视觉革命
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新神话美学的视觉革命

颠覆与传承:新神话美学的视觉革命影片开篇即以震撼的"元神觉醒"场景打破传统认知——哪吒不再是脚踏风火轮的少年英雄,而是身着机甲战衣、手持量子火尖枪的赛博朋克形象。导演饺子通过2000余个特效镜头,将《封神演义》的古典元素与量子物理、全息投影等科幻概念熔铸成全新的视觉体系。尤为惊艳...

《寄生虫》的阶级隐喻

《寄生虫》的阶级隐喻

一、引言:一座房子的两种人生奉俊昊用半地下室的霉味与豪宅的香氛,在2019年撕开了全球中产社会的华丽帷幕。《寄生虫》通过金基泽一家与朴社长一家的命运交织,将韩国社会的阶级固化转化为具象的空间对抗。影片中垂直分布的住宅空间,既是物理层面的建筑分层,更是社会阶层的残酷映射。二、空间叙事中的阶级符号学半地...

《盗梦空间》如同一座精心设计的俄罗斯套娃

《盗梦空间》如同一座精心设计的俄罗斯套娃

《盗梦空间》的叙事结构如同一座精心设计的俄罗斯套娃,每一层梦境都既是容器又是被容者。克里斯托弗·诺兰通过四层嵌套的梦境空间(现实→第一层梦境→第二层梦境→迷失域),构建了罕见的套层叙事范式。这种结构并非简单的炫技,而是与影片核心命题形成镜像:当主角柯布在现实与梦境间穿梭时,观众同样陷入对叙事真实性的...

汉斯·季默与朋友们:沙漠之钻

汉斯·季默与朋友们:沙漠之钻

一、叙事迷宫:双线交织的宿命轮回导演以钻石走私案为叙事明线,嵌套阿拉伯传说《一千零一夜》的叙事框架。现代线中,珠宝鉴定师艾琳在迪拜追查血钻来源时,其随身携带的祖母绿项链成为关键物证;古代线里,沙漠商队首领阿卜杜拉为解救被囚禁的公主,用同一颗宝石编织谎言。两条时空线通过宝石的流转形成闭环,当现代艾琳发...

《窗外是蓝星》:当科幻成为人性的镜与窗

《窗外是蓝星》:当科幻成为人性的镜与窗

一、引言:一次颠覆传统的太空叙事在2025年这个太空探索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,《窗外是蓝星》以独特的视角重构了科幻电影范式。导演艾丽西亚·维特通过一艘孤独的深空探测船"蓝星号",将镜头对准舷窗后那片蔚蓝色星球,用近乎执拗的镜头语言探讨了人类对母星的复杂情感。这部作品既非传统意义上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