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DDE-671-C 《玫瑰的故事》
当女性题材作品深陷 “爽剧套路” 与 “标签化表达” 的双重困境,《玫瑰的故事》以二十余年的时间跨度,将黄亦玫这朵 “玫瑰” 的成长轨迹铺展于银幕之上。这部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的作品,并未止步于讲述一位美貌女性的情感史诗,而是借由她在四段关系中的跌撞与反思,以及与苏更生、姜雪琼等女性角色的相互映照,勾勒出当代女性在爱情、家庭与职场的三重维度中,挣脱束缚、探寻自我价值的艰难旅程。影片以温润而锐利的笔触,让 “玫瑰” 的意象超越了单纯的美丽符号,成为女性生命力与觉醒意识的生动隐喻。
刘亦菲的表演构成了影片的灵魂支点,让 “完美人设” 落地为真实的生命个体。黄亦玫这一角色自带 “绝世大美女” 的先天设定,生于书香世家、兼具艺术天赋与职场智慧,稍不把控便易沦为悬浮的符号。而刘亦菲以 “美而不自知” 的天然特质与细腻演技,让这份完美变得可感可触。初登场时,她眼底的清澈灵动与回眸一笑的明媚,精准诠释了花季少女的张扬热烈;职场初期面对质疑时的坚定眼神,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;而婚姻破裂后独处时的落寞神态,将隐忍的伤痛藏于细微的表情褶皱中,全无刻意煽情的痕迹。最令人动容的是那场即兴的油漆戏 —— 黄亦玫将失恋的痛苦化作泼洒墙面的疯狂,白漆沾满发丝与脊背的狼狈,与她平日的优雅形成强烈反差,这一刻,刘亦菲让角色挣脱了 “美貌滤镜”,显露出真实的破碎与倔强。这种跨越近二十年的状态转变,不仅依赖妆造的递进,更源于演员对角色生命轨迹的深刻共情。
女性群像的立体塑造,打破了单一主角的叙事局限,构建出多元的女性成长图景。影片并未将黄亦玫的成长孤立于个体经历,而是通过她与三位女性角色的羁绊,编织出当代女性的生存镜像。万茜饰演的苏更生,在原生家庭的创伤中淬炼出坚韧内核,对感情的抗拒与对友情的珍视形成鲜明对比,她的 “破土而出” 展现了创伤修复的另一种可能;朱珠塑造的姜雪琼,以雷厉风行的职场姿态打破性别偏见,从富家千金到独立创业者的转变,印证了女性价值不依附于物质的清醒认知;陈瑶饰演的白晓荷,则以实验室中专注的身影,诠释了知性女性在专业领域的坚守。这些角色并非主角的陪衬,她们各自的困境与突破,与黄亦玫的成长形成互文 —— 当苏更生鼓励黄亦玫走出婚姻阴霾,当姜雪琼为她提供职场支持,影片传递出的不再是 “女性互助” 的空洞口号,而是同频共振的生命力量。这种群像叙事的成功,让影片跳出了 “个人奋斗史” 的窠臼,触及了更广泛的女性生存体验。
视听语言的精妙设计,将 “玫瑰” 的意象与成长主题深度融合。导演汪俊对镜头的运用极具巧思,尤其擅长以视觉符号隐喻角色心境。黄亦玫初遇庄国栋时,镜头以逆光勾勒出她的轮廓,玫瑰花纹的裙摆随风飘动,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光影,既凸显了初恋的浪漫,也暗示了这段感情的朦胧与易碎;婚姻生活的场景则多采用封闭构图,厨房的狭小空间、餐桌上方低垂的吊灯,形成无形的 “牢笼”,隐喻她在柴米油盐中逐渐迷失的自我;而离婚后重拾画笔的场景,镜头缓缓拉远,让她的身影与画室中盛放的红玫瑰重叠,象征着自我意识的重新绽放。配乐上,影片巧妙运用钢琴与小提琴的交织,热恋时旋律轻快明亮,困境中转为低沉舒缓,而当黄亦玫独立举办画展时,激昂的弦乐与画面中舒展的笑容相得益彰,完成了情感的升华。这些视听元素的协同,让 “成长” 不再是抽象的叙事概念,而成为可感的视觉与听觉体验。
对情感与自我关系的深度叩问,赋予影片超越爱情故事的人文价值。黄亦玫的四段感情,并非简单的 “恋爱集锦”,而是她认知自我的四次试炼。与庄国栋的初恋,让她懂得热烈不等于盲目;与方协文的婚姻,让她看清柴米油盐无法替代精神共鸣 —— 这段关系中,从最初的甜蜜到后来的分歧,影片并未将过错归咎于某一方,而是真实呈现了婚姻对个体棱角的消磨与价值观差异的必然冲突;与傅家明的灵魂契合,让她体会到精神共鸣的珍贵,而对方的离世则教会她接纳失去;与何西的相遇,则让她以成熟的姿态完成了情感的反哺。正如刘亦菲所言,黄亦玫在每段感情中 “看见自己”,这种对情感关系的认知升级,打破了 “爱情救赎” 的传统叙事,传递出 “自我完整才是幸福前提” 的现代观念。当影片结尾,黄亦玫独自站在画展中央,望着笔下盛放的玫瑰,眼神中没有对过往的遗憾,只有对当下的笃定,这一刻,“玫瑰” 终于不再为他人绽放,而成为自我价值的勋章。
当然,影片并非无瑕。部分情节的处理仍显仓促,如黄亦玫与方协文婚姻破裂的转折缺乏足够铺垫,让情感递进略显生硬;对 “贫穷与高贵” 的刻画偶尔陷入刻板印象,如方协文打包剩菜的情节设计,被质疑暗含阶层偏见,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现实质感。但这些不足并未掩盖影片的核心价值 —— 在女性题材扎堆的当下,它拒绝制造 “完美独立女性” 的幻觉,而是坦然展现黄亦玫的迷茫与犯错,让成长显得真实可信。
《玫瑰的故事》最终告诉我们,所谓 “玫瑰”,从来不是指永不凋零的完美,而是在荆棘丛生的人生中,依然保持绽放勇气的生命力。黄亦玫的二十年,是无数女性的缩影 —— 她们在爱情中跌撞,在职场中挣扎,在家庭中权衡,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自我的探寻。当银幕上的黄亦玫终于活成自己的光,银幕外的观众也得以在她的故事中照见自己。这部作品的动人之处,正在于它让我们相信:女性的成长不必依赖他人的浇灌,每一次伤痛与反思,都是滋养自我的养分,终会让生命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色彩。

